据乌克兰国防情报总局披露,俄罗斯正计划在2025年生产多达4万架“天竺葵-2”自杀式无人机,为无人机战争的大规模升级做准备。除自杀式无人机外,俄罗斯还计划生产2.4万架“天竺葵”诱饵无人机,这表明俄罗斯将更加依赖饱和攻击和电子欺骗战术。
据情报人士透露,俄罗斯的目标是实现月产6000架无人机。这一目标凸显克里姆林宫“以量压质”的战略意图:通过大规模无人机集群作战压垮乌克兰防空系统、施加心理压力,并以低成本方式打击乌克兰纵深目标
然而,乌克兰航空专家瓦列里·罗曼年科对俄罗斯短期内具备如此大规模量产能力表示质疑。他指出,目前的生产仍处于“小批量试验阶段”,并强调“阿拉布加经济特区”的相关基础设施尚在建设中,这是俄罗斯组装无人机的重要基地。目前,“阿拉布加经济特区”正在建设新的生产车间和工人宿舍,支撑未来的扩产计划。
罗曼年科还指出,俄罗斯产能扩张的关键在于依赖外国劳工,特别是朝鲜提供的劳动力。他推测,朝鲜可能强制派遣工人参与流水线作业。他还提到,许多俄罗斯工人不愿接触生产中所使用的有毒材料,例如用于制造无人机部件的环氧树脂。
“天竺葵-2”以“见证者-136”为基础,最初是由伊朗设计,目前已经成为俄罗斯远程打击体系的核心平台,主要针对乌克兰的各种基础设施。这种无人机成本低廉、射程很远,并具备集群攻击能力,迫使乌克兰迅速调整防空策略,包括采用新型防空战术和机动拦截部队。
与此同时,俄罗斯计划制造2.4万架“非洲菊”诱饵无人机也预示着电子战术正在不断发展。这种无人机主要用来干扰雷达系统、诱导防空导弹提前发射,掩护真实的攻击平台,从而增强整体打击效果,这些发展暗示着未来战场将出现更多自动化、欺骗性和无人机对抗作战的场景。
虽然无法确认俄罗斯是否能在短时间实现如此庞大的生产规模,但克里姆宫的战略意图已经十分明确:无人机正在成为俄罗斯进攻性战略的核心支柱,乌克兰必须为此做好充分准备,不仅要增强拦截能力,更要发展灵活战术,强化关键基础设施防护,并构建属于自己的反无人机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