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算好绿色“三本账”:湖南建行的金融生态革命" src="http://chinazwhb.kub2b.com/file/upload/202508/26/120057362.jpg" />
湖南保靖县茶光互补复合光伏示范电站
文 | 建湘轩
当金融的笔锋触及三湘大地的脉络,绿色不再只是生态底色,更成为驱动增长的金色引擎。
在全国第三个生态日到来之际,一股来自金融系统的力量,正悄然重塑这片土地的成长基因。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下称“湖南建行”)以高度的战略自觉,将“国之大者”具象为绿色金融的深耕实践,一套独特的“三本账”算法,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为产业振兴、能源转型与民生富裕的澎湃动力。
在这套算法下,1245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在茶园上空流淌,96万吨的碳减排在峡谷电站中锁定,千余户农民因珍稀鸟类朱鹮的栖息而腰包渐鼓。
如今,绿色金融的活水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与力度,重新定义湖南的发展方程式。湖南建行的金融之笔,绘就出一幅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民生福祉和谐统一的三湘新画卷。
01 生态帐:产业融合铺就双赢路
绿色发展的核心命题,在于破解经济与环保的二元对立。湘西保靖县的百亩生态茶园,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本:整齐排列的光伏板下,茶树郁郁葱葱。这并非简单的空间叠加,而是湖南建行以金融智慧精心运作的“茶光互补”产业融合模式。
金融如何为“微气候”定价?
面对光伏项目长达25年的运营周期,建行湘西州分行跳出了传统信贷思维。其创新设计的“资本金置换+阶梯还款”综合融资方案,通过对项目未来现金流的精准拆解与匹配,有效纾解了企业初期的重资产投入之困。
这笔生态投资,带来了多维度的丰厚回报:
生态溢价: 光伏板形成的独特微气候,使板下茶叶氨基酸含量高达7.68%,较常规茶园飙升15%,品质跃升;
经济增量: 项目年发电1245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煤4234吨。“光伏茶”凭借独特品质,每斤售价比市场高出20元,清明前茶为茶农户均增收4000元,茶园亩产亦提升8%,带动周边5个村集体年增收超10万元;
民生红利: “每亩年租金1200元,加上茶园管护工资,一年能多挣1.2万!”茶农老梁的“阳光账本”,道出了土地流转与就业增收的双重实惠。
保靖的实践揭示,当金融工具敏锐捕捉到生态价值转化的关键节点——如这里独特的“茶光”共生效应,便能精准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湖南建行此举,实则在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之间,架起了一座可复制、可持续的“金色桥梁”。
02 发展帐:清洁能源的“金融快车”
“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是硬仗。湖南建行深谙,算好长远“发展账”,必须重仓清洁能源,为湖南的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金融引擎。在怀化辰溪县,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工程——辰溪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而比机械更高效的是湖南建行的资金调度。
该项目意义非凡:建成后年节约标煤45.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6万吨(固碳效果相当于种植860万棵树),是湖南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面对项目投资巨大且涉及跨省(项目方在四川)运作的复杂性,湖南建行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
建行工作人员现场查勘辰溪抽水蓄能电站
跨省协同“破壁”: 联动四川建行组建专业团队,打破地域藩篱,建立高效分层对接;
绿色通道“极速”: 量身定制方案,开辟审批快车道;
授信规模“领跑”: 凭借对项目前景的深刻洞见和高效协同,仅用25天完成全流程授信,以占项目总投资78% 的巨额信贷支持,成为首家全额满足项目需求的银行,创下服务重大项目的“建行速度”。
前瞻性布局不止于资金。湖南建行创新运用多元化绿色金融工具,不仅覆盖建设期融资,更前瞻性地为项目未来长期稳定运营与环保效益最大化铺路。
从冷水江闪星锑业2亿元绿色信贷推动冶炼升级与废渣处理,到郴州北湖区“融资+融智”服务华能风电场,这些镶嵌在三湘大地的“绿色电池”和“生态引擎”,正在为湖南的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而纯净的动能。
03 民生帐:绿水青山催生幸福产业链
绿色发展的终极指向,是普惠民生。在新宁县崀山,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濒危朱鹮悠然栖息,它们的到来,不仅是一张生态金名片,更在湖南建行的金融催化下,衍生出一条充满活力的“幸福产业链”。
朱鹮对栖息地要求极为苛刻,它们的落户是崀山生态持续向好的“活认证”。周边农户自觉推行“不施化肥、少用农药”的绿色种植,产出“朱鹮守护稻”,价格翻倍仍受市场热捧。“以前怕鸟吃稻,现在朱鹮来了,稻子反成‘香饽饽’!”村民的感慨,折射出生态价值的市场认同。
生态溢价催生了“观朱鹮、享田园、品香米”的乡村旅游热。然而,产业萌芽期,资金瓶颈卡住了众多经营者的脖子——汇金大酒店胡老板欲升级民宿却苦于“轻资产、缺抵押”。
建行邵阳新宁支行的“裕农致富贷”精准破题:最高1000万额度、最长3年期、低利率加灵活还款,专为涉农主体设计。胡老板通过“线下申请+线上快审”,迅速获批40万用于民宿智能化改造。成效立竿见影:“朱鹮季一房难求!”
金融活水的滴灌,润泽的是整条产业链: 湖南建行的支持绝非散点投放,而是着力构建“朱鹮+稻米+文旅”全链振兴。资金精准流向旅游基建、民宿集群、特色农产品开发,形成“游客住下来、消费留下来、效益带起来”的正循环。
截至目前,建行已累计向崀山旅游产业投放信贷超3000万元,助力打造四季皆宜的生态旅游模式。朱鹮,这只吉祥鸟,在金融赋能下,真正化身为带动一方致富的“幸福鸟”。
04 向绿而生:金融答卷背后的战略定力
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截至2025年6月末,湖南建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214亿元,较年初猛增403亿元,增速高达22.23%,占比提升至22.53%。这份亮眼的绿色金融成绩单,源于一套强大的体制机制保障与“金融向绿”的坚定战略定力。
算精“生态账”,以产融结合点绿成金,铺就可持续发展之路;
算远“发展账”,以重注清洁能源引领动能转换;
算暖“民生账”,让生态红利普惠于民,实现和谐共生。
湖南建行的“三本账”实践,其价值不仅在于庞大的信贷投放,更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将生态资源系统性转化为经济资本与民生福祉的金融算法。
在推动绿色发展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宏大叙事中,这场兼具战略眼光、创新工具与高效执行的“建行行动”,正以其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精准润泽三湘绿意,也为金融业服务国家战略转型,提供了颇具参考价值的“湖南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