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士说心语·英雄连队新传人丨老山炮的回声
2025-08-07IP属地 湖北5

  抗战老山炮的回声

  ■徐靖翔

  “成功突破!连长,咱们的新战法奏效了!”电台里传来通信兵王春激动的声音。我看着沙盘上闪烁的进攻标识,嘴角不自觉上扬,耳边仿佛又响起荣誉室里那门老山炮的轰鸣……

  2022年12月,我来到第77集团军某旅“无坚不摧连”。从特战转岗为步兵连长,全新的岗位、陌生的环境、厚重的底蕴,让我心里对能否胜任直打鼓。

  还记得第一次走进荣誉室,那门斑驳的老山炮沉默地立在角落。指导员告诉我,这是1940年连队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榆辽战役中,夺占敌军王景据点时的战利品。“当时全连只剩17人,战士阎江图用身体挡住敌人枪眼,副班长杜福保举着燃烧弹冲进碉堡……”墙上泛黄的照片里,一张张年轻坚毅的面孔无声地凝视着我,我不由得攥紧了拳头——他们用无畏牺牲赢得的荣誉,不能在我这一棒有丝毫折损!

  然而,光有激情还不够。训练场上的挫败,比想象中来得更快。第一次组织班排战术演练,我自认为有特战经验肯定是轻车熟路,结果指挥与协同脱节,队伍乱得不像样。

  那晚,我蹲在器材室里,盯着背包带上的印标,“无坚不摧”四个字像烙铁一样灼心。

  转机出现在2023年旅里的比武竞赛。得知消息后,战士马卫国径直找到我,眼神亮得惊人:“连长,我想去!”他的话语里透着坚定。这个曾在省级田径赛道上摘金夺银的体育生,刚上高原时却连五公里都跑得踉踉跄跄,但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

  备赛期间,马卫国天天跟着老兵加练,永远是第一个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硬生生把成绩提到连队前三。比武当天,武装奔袭环节,他尽管脸色发白,脚步却始终不曾停歇;山地射击时,狂风卷着沙尘往脸上扑,他平复呼吸稳定发挥,最终拿下综合第二名的成绩。“我们连无坚不摧,我不能给连队丢人!”

  看着马卫国在领奖台上挺直腰板自豪敬礼的模样,我突然明白,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连长徐靖翔带队进行体能训练。(资料图)

  自那以后,我用全新的思路带领连队前进:我翻出连队近五年来的训练日志,用红笔圈出每个训练难点;时不时跟着老班长们练战术,缠着他们问战术协同的细节;每天天不亮,我就带着骨干研究专业书籍,把抽象的理论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训练场景。

  三个月下来,我的笔记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作战靴也磨破了底,可当看到战士们在演练中配合默契,我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每次路过荣誉室,我都会进去摸摸那门老山炮。冰凉的金属炮管,表面坑洼不平,像极了这些年磨破的战术手套、磕坏的护膝。上个月新兵入连,我指着那面承载着血与火的锦旗,对他们说:“‘无坚不摧’不是天生的,是阎江图的热血、王志祥的坚持,还有我们每个人多流的那滴汗、多啃的那块硬骨头。”

  暮色里,连队开始晚点名。当我喊出“阎江图”,全连官兵齐声应答的声浪,穿过八十多年的风雨,依然滚烫。

  口述:徐靖翔 

  整理:韩刚 徐聪 颜晓辉

  编辑:陈燕 王柔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