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神州半岛是中信泰富地产在海南布局的首个高端度假休闲地产项目
借上市契机,中信系地产也迎来快速发展契机。中信泰富地产在2014年不仅继续发力中高端房地产市场,旗下产品“陆家嘴滨江金融城”及“中信泰富朱家角新城”更是荣登“中国房地产年度红榜”;中信地产则宣布正式挺进城市运营商,其中汕头滨海新城以500亿元的大手笔投资震惊业内。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借壳中信泰富来实现上市,中信集团不仅能够对未来包括商业、住宅等细分领域进行一个梳理,旗下的地产业务还能够借助自身大平台资源,迎来快速、持续的发展周期。
借壳上市完成巨无霸收购
白银时代,地产大鳄在资本市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动向。
2014年3月25日,中信泰富闪电停牌,当时便有消息称,中信泰富将以配售加增发的方式集资约3000亿港元收购母公司中信集团所有资产。
而这一消息在3月26日即得到印证。中信泰富宣布,正与中信集团协商,建议收购涉及金融、房地产、基础设施、资源能源及工程承包等业务的中信股份100%股权,已签框架协议。
根据约定,中信泰富将以现金及发行新股的模式进行收购,新股代价为每股13.48元,较中信泰富停牌前12.66元溢价6.48%。支付代价中的现金及发行新股比例未定。收购完成后,中信集团2250亿元人民币的中信股份将注入中信泰富,实现在港整体上市。
4月16日,中信泰富公布了这桩高达两千多亿的巨无霸收购方案细节,其交易对价包括499亿元现金和1770亿元的股份,注入的资产包括银行、电讯、证券、汽车、特钢、隧道、房地产及工程承包等一长串名单。
8月25日,中信泰富宣布,公司已完成对中信集团及中信企业管理持有的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收购价2269.95亿元。
同时,中信泰富更名为“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更名手续于2014年8月27日完成,9月1日起中信股份开始股票交易。
至此,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团中信完成了在港整体上市。对于中信集团借壳子公司实现整体上市的动作,有业内专家表示,中信泰富收购中信股份,有利于中信集团整体上市过程中以及在国际市场身份的透明化。
而对于中信集团在港的成功上市,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振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希望公司能为香港作出更多的贡献,我们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事实上,除了借壳上市本身所引起的轰动外,外界更关注上市后新中信旗下地产业务板块的整合问题。此前,中信泰富地产和中信地产之间就尝试过各类联姻,但一直受制于财务、法律等方面的制约。
对此,2015年3月24日,在中信集团整体赴港上市后举行的第一个业绩发布会上,公司高层透露,目前正考虑整合集团原有的两大房地产平台中信地产和中信泰富地产,强化集团在整个房地产顶层设计上的话语权,打破以前各自为政的局面,最终使得房地产成为集团非金融板块重要的利润来源。
常振明表示,一家上市公司下面有两家房地产公司,从集约管理的角度出发不是很好,势必要整合,但整合的目的是要1+1大于2。
据中信股份副董事长王炯透露,整合将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但他又指出,中信泰富地产以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为主,中信地产侧重住宅开发,同时两家公司的模式和会计制度等都有所不同,所以整合还需要一段时间。
中信泰富地产:双轮驱动 发力中高端市场
常振明曾言,中信的房地产战略是国内和国际全球的战略。而此次借壳上市不仅让中信系地产巨无霸版图浮现,同时,旗下的各地产业务也将借助自身大平台资源,迎来快速、持续的发展周期。
作为新中信旗下的地产领头羊及具有国际背景的中高端房地产投资、开发及运营商—中信泰富地产,涉足中国内地的地产开发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过多年的发展,中信泰富在中国内地的地产开发业务迅速发展,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及海南的项目分布格局,项目分布上海、扬州、无锡、宁波及海南等省市,所开发的物业类型涵盖服务式公寓、办公楼、商业零售、住宅、酒店、高尔夫球场等。
2011年初,中信泰富地产实现转型发展,明确了中高端商业与住宅并重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物业开发”、“物业经营”、“物业管理”三条业务主线清晰分设,中信泰富(上海)商业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专业化的管理平台使中信泰富商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