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养老贷”几个月后,湖南突然叫停了这一业务。
据财联社报道,2025年7月10日,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发出通知,要求辖内农信社、农商行暂停办理“养老贷”业务,并迅速下架有关产品宣传和视频。
梳理诸多宣传资料显示,经办“养老贷”产品的银行,主要来自湖南各地农商行系统,业务推广时间仅有几个月。
湖南农信联社,负责全省102家农商行的管理。7月11日,南方周末记者多次致电湖南农信联社,电话均无人接听。
湖南邵阳一家农商行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养老贷”产品暂时下架,已办理的业务不受影响。岳阳一家农商行工作人员亦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养老贷”业务暂时无法办理,后续是否恢复还不清楚。
2025年4月,湖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网一则文章介绍,湖南农信联社常德办事处与常德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签署《常德市城乡居民“养老贷”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文中写道,“养老贷”是常德市农商银行系统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群的差异化需求,量身定制推出的专属金融产品,专门用于补缴养老保险费或提高缴费档次,有效解决群众一次性缴费压力。
此外,“养老贷”具有办理手续简便、利率优惠、放款高效等优势,贷款最高额度可达9万元,期限最长可达15年。
也就是说,“养老贷”针对的是没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贷款资金是定向用途,只能用于补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提高其缴费档次。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养老贷”年化利率一般在3.1%—3.45%之间,多家银行特别注明,贷款利率“固定无浮动,无任何附加费用”。作为参照,最新五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3.5%。
可以看出,“养老贷”产品与房贷不同,不会因为LPR浮动而有所调整。
过去一段时间,湖南多地积极推广“养老贷”业务。6月9日,湖南临澧农商银行微信公众号介绍,“养老贷”突破3000万元。
2023年12月,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多部门下发通知,将城乡居民每人每年缴费标准调整为300-6000元之间,共15个档次。参保人自愿选择缴费档次,按年缴费,多缴多得。
那么“养老贷”怎么还呢?
湖南永州一家农商行在宣传资料中介绍,按照每人每年6000元档次,一次性缴费15年,共计约9万元。
贷款9万元后,如果按照等额本息方式还款,每月需还款约625.86元。60岁后,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约为808.48元。还完月供,每月实际到手约为182.62元。
公开资料显示,过去几年间,四川、广西、贵州、安徽等地都推出过类似“养老贷”的产品,且经办机构多为农商行。
2024年6月,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官网介绍,亳州药都农村商业银行推出了“金农助保贷”。主要服务对象是参加亳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年满59周岁且尚未领取国家养老保险待遇的参保人员。
产品推出以来,该银行组织150名驻村金融助理,包村宣传到人,已授信1177户、金额9793万元。
多地推出“养老贷”等产品,或许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下滑有关。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2023年末,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为5.45亿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73亿人。2024年,参保人数下滑至5.38亿人,实际领取待遇人数却上升至1.8亿人。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农村地区,不少农民没有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临近退休,想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时,发现补足缴费年限、提升缴费档次,需要一次性缴纳数万元,支出压力较大,“养老贷”等产品由此而生。
从农商行来看,“养老贷”是一个拓展新业务的机会,其还款来源更为稳定。
毕马威发布的《2025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上市银行营业收入为5.65万亿元,同比下降3.6%。按不同银行类型看,农商行降幅最大,达到24.5%。随着净息差持续收窄,农商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0.7%,降幅也是所有银行类型里最大的。
可以看到,“养老贷”的推出,对于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拓展城商行收入均有帮助。
那么为什么推行几个月后,湖南叫停了这一产品?
董希淼分析,根据现行个人贷款管理制度,“养老贷”等产品性质较为模糊,存在合规性争议。而且部分产品期限偏长,与现行制度办法不符。
2024年7月施行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不得超过5年。“养老贷”等产品,有的期限达到15年,其用途是否属于个人消费贷款,还有待商榷。
在微博上,关于“养老贷”的讨论中,人们最关心“老人去世,贷款谁还?”
在此前的产品中,有截图显示有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解决这一问题的先例,但目前查询不到相关合同和产品说明。
眼下,并非所有地区都叫停了这类“养老贷”产品。
7月12日,南方周末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亳州药都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咨询,用于补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金农助保贷”产品,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产品仍可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