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企业  行业  选择  page  可以  怎么  服务  搜索引擎  上海 

调查了1500位哈佛校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职场真相

   日期:2025-07-30     移动:http://mob.kub2b.com/quote/738.html

ntent="t" style="color:rgb(136, 136, 136);font-size:14px;line-height:26.25px;max-width:100%;box-sizing: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 !important">许多职场人士都觉得空闲时间非常有限,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获得最大化的幸福感,只需做到:保护好自己的空闲时间,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并寻求社交和积极的体验。你不需要每天抽出更多时间,或牺牲自己对意义感和成就感的追求。若想提高生活满意度,你只需要在有限的闲暇中发现更多快乐的火花。


图片


研究表明,要想过上满意的生活,你需要经常体验三种事情:


成就感

(获得认可或完成任务的满足感)

意义感

(将自己与更宏大的事物相联系)

当下的快乐感

(幸福或积极的情绪)


在这三个方面,你分别表现得如何?


我们采访过许多雄心勃勃的专业人士,他们反映前两个方面都还不错,甚至极好,但快乐感明显不足。显然,成就感和意义感往往能自然而然地从工作和家庭中获得,但快乐的体验却相对稀少而短暂。


以玛丽亚为例,她是一家私募股权公司的合伙人,也是一位育有三个孩子的已婚母亲。每天上午9点,她已经回复完邮件,审阅了报告,送孩子们去了学校。到了中午,她已经主持了几场会议,做出了一些关键决策,还尽量挤出时间进行了指导通话,并通过短信协调了拼车安排。晚上,她通常会关掉笔记本电脑,放下手机,与家人共进晚餐,哄孩子上床睡觉,接着再重新投入工作,一连几个小时。同事们都惊叹于她平衡一切的能力。然而,虽然她的日程安排得井井有条,似乎涵盖了各种卓有成效的事务,却没有给自己留出任何时间来感受快乐。


蒂姆也有类似的经历。作为一家顶级咨询公司的资深合伙人,他在过去二十年的工作中,始终致力于超越客户和同事的预期。与此同时,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丈夫和父亲,他说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被家人需要的感觉。他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都能体会到成就感和意义感。出色完成工作需要长时间办公和频繁出差,养育孩子也免不了承担辅导功课、例行接送等日常琐事,然而在这二者的夹缝中,他也和玛丽亚一样,难以找到纯粹的快乐时刻。


快乐作为生活满意度的第三大支柱,为何对这么多人来说都可望而不可即?


时间是一大问题。我们近期针对忙碌的专业人士开展了一项研究,分析了来自1500名有全职工作和家庭的哈佛商学院校友的数据。研究发现,这些专业人士平均每周有50小时用于工作,有12小时用于处理家庭事务。除去睡觉、吃饭、个人卫生和通勤之后,平均每周只剩下26小时自由支配时间,也就是每天刚刚超过3小时。


在分析研究参与者的日常活动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意料之中的现象:人们在空闲时间体验到的快乐,要远远多于在办公室工作或从事家务、跑腿、缴费和育儿等情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利用这些空闲时间,比拥有多少空闲时间更重要。换句话说,研究中的一些参与者在有限的空闲时间里,比其他人更善于发现快乐。


尽管如此,几乎所有人都仍有改进空间。无论每周的空闲时间是2小时还是40小时,参与者都未能最大化利用这些时间。从平均水平来看,参与者每周26小时的空闲时间里,仅有10小时是快乐地度过的,也就是每天刚超过一小时。


虽然我们的初步研究只聚焦于特定群体,但我们已证实这一模式在更广泛的专业人士中同样存在。人们往往优先处理充满成就感和意义感的工作和家庭事务,却忽视了能带来快乐的活动。然而,所有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同时具备成就感、意义感和快乐感,才能真正感到满足。


那么,你能做些什么呢?通过分析那些找到快乐的专业人士,我们发现了五个关键策略,能够帮助你最大化利用时间。


图片



ntent="t">1、与他人联结


在超过75年间追踪了数百名男性的哈佛成人发展研究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显示,生活满意度最强有力的指标,是能否与身边包容、支持自己的人建立起稳固而有意义的关系。无论是亲情的慰藉,还是志同道合的友谊,这些关系都能让人们有所依托,获得归属感。


我们的研究也发现,共同的经历能增强快乐感。无论参与者在空闲时与他人一同进行哪种活动,他们总是感觉比独自活动更愉快。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参与者是外向还是内向,这一规律普遍适用。以卡莱布为例,他说独自看电视常常会感到空虚和消沉,但与家人一起看电视却是一种增进情感的体验,也能提供聊天的话题。


当然,与他人共度空闲时间有时也会给生活增添麻烦。例如,另一位研究参与者奥马尔平时的日程极其繁忙,他在谈及团体活动时表示,协调和计划往往需要更多时间,需要发邮件、发短信。我们必须预订餐厅,或者如果他们来家里吃饭,我们必须想好菜单。这样就会比独自吃饭多花三倍的时间。独处也有其他好处:促进思考和放松,从而增强幸福感。即便如此,我们的研究仍表明,与他人建立联系所带来的益处大于其成本。


图片



ntent="t">2、避免消极活动


用一整天的时间在工作或家庭中寻找意义感和成就感,事后人们自然会想躺平。对许多人来说,无论是老年人、中年职场人士,还是二十多岁的学生,躺平往往是消极放松——瘫倒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或刷社交媒体。但我们的研究和越来越多的证据都表明这种习惯可能对人们有害。


根据克里斯托弗·威斯(Christopher Wiese)、劳伦·库肯达尔(Lauren Kuykendall)和路易斯·泰(Louis Tay)对12项独立研究的综合分析,闲暇时的体力活动始终与更好的情绪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相关。我们的研究则进一步表明,当人们独处时,他们能从锻炼、探索爱好和志愿服务等积极活动中获得更多快乐;相较之下,小憩、看电视、玩游戏或刷社交软件则不能带来同等的快乐。平均来看,独处状态下,积极活动在快乐感评分(满分3分)中得分为2.4,而消极活动仅为1.7(参见下方图表)。此外,人们分配给积极活动的时间越多,对生活的满意度就越高;而花在消极活动上的时间越多,满意度就越低。


图片


以泰勒为例,她是一家投资公司的高层领导,过去在处理完工作和家庭事务后会玩会儿电子游戏,或是看些体育比赛。后来,她把这些时间用于和朋友每周踢足球,这样既能外出锻炼又能与人互动,她发现自己重新充满了活力。


需要注意的是,偶尔的发呆、放松和解压无伤大雅;但假如消极休息成为常态,挤掉了参与积极活动的机会,你就需要考虑做出改变了。



ntent="t">3、追寻内心的热爱


如果能让空闲时间真正空下来,快乐便会自然到来,这样你不必受到责任义务、社会期待和功利行事的压力约束。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和爱德华·德西(Edward Deci)所做的研究和其他相关研究都一致表明,自主性autonomy——即根据个人价值观做出选择的能力——对幸福感至关重要。


例如,梅拉·帕迪(Meera Padhy)及其同事对青年人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因个人喜好而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是生活满意度的有力指标。无论是园艺、烘焙还是电子游戏,关键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不是他人标榜有价值的。


我们的研究表明,虽然某些活动(如锻炼身体或志愿服务)确实能普遍增加幸福感,但平均而言,这些活动的效果远不及人们从自己最看重的事物中获得的益处。


对于生活满意度的提升效果,追求个人兴趣会比那些公认有益的活动好四倍。简而言之在闲暇时听从内心是获得满足感的最有力途径。


以索菲为例,所有人都告诉她做手工是放松的好方法,因此,多年来索菲一直尝试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手工艺活动。她尝试过编织、钩针、刺绣,甚至织布,但这些活动都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快乐,只是让她变得更忙。直到有个周末,索菲心血来潮重新整理了厨房的橱柜和储藏室,意外感到心情愉悦。她从而发现,自己的快乐并不来自手工,而是来自给罐子贴标签、整理香料和收拾出整洁美观的空间。虽然朋友们会拿她这个奇怪的爱好打趣,但索菲觉得,比起追赶潮流,拥抱自己真正的热情,比如收纳整理,更能让她快乐。


图片



ntent="t">4、增加活动的多样性


在意识到听从本心的重要性后,你可能认为应该把所有空闲时间都投入到一种深度满足的活动中。然而,弗罗德·斯滕森(Frode Stenseng)和约书亚·菲尔普斯(Joshua Phelps)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对爱好投入过多会影响工作、家庭关系等其他方面的成功。


我们的研究在此结果上更进一步表明,一个人投入某项休闲活动的时间越长,获得的快乐就越少。事实上,这当中存在一个临界点:在同一项活动上花费太多时间,反而会削弱其积极效果。因此,相较参与的深度,活动的多样性更能提升幸福感。这或许是因为多样性能避免单调,保持体验的新鲜感和刺激感。例如,乔丹·埃特金(Jordan Etkin)和卡西·莫吉尔纳(Cassie Mogilner)的研究表明,活动的多样性能防止享乐适应hedonic adaptation——即不断重复相同的刺激,其效果随时间逐步降低。


以杰瑞米为例,他在疫情期间偶然发现了一个新爱好——国际象棋。起初他只是随手下载了一个应用程序玩玩,但很快就变成了全神贯注地深入钻研。不久后,他开始花费大量时间参加比赛,整个晚上只有这一件事。更糟糕的是,他在下棋时也不觉得很开心。因此,他不得不减少下棋时间,重新分配一些空闲时间用于锻炼以及与朋友聚会,才能再次从国际象棋中找到快乐。


图片



ntent="t">5、保护好空闲时间


对大多数雄心勃勃的专业人士来说,工作是意义感和成就感的来源(偶尔也会带来少量的快乐),因此他们经常让工作渗透到空闲时间中。


但是,早已有研究强调了过度工作的风险,表明这会增加健康问题,降低幸福感。萨宾·森内塔格(Sabine Sonnentag)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心理脱离psychological detachment——即下班后从心理上脱离工作需求的能力——可以增加幸福感,甚至提高工作投入度。我们的研究也发现,每周额外多工作一小时,生活中的快乐感也会相应减少,而如果将这一小时用于休闲活动,比如培养爱好、锻炼、与人聊天,或与朋友和家人聚餐,就能体验到更强的幸福感。


作为一家设计公司的高级开发人员,简热爱自己的工作,为自己对公司的奉献深感自豪。多年来她一直相信,花更多时间工作是成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键。但在一轮大裁员中,她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于是被迫反思应该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没有了持续不断的工作要求,她开始悠闲地烘焙,带孩子们在动物园度过闲适的下午,和丈夫一起长跑,与朋友共进晚餐或去剧院看戏。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后来,她接受了一份要求更高的新工作,但即便如此,她每周还是会留出几个小时用于纯粹的休闲,确保在这段时间内安排自己喜欢的活动,而不是带孩子或做家务。她发现,这对她的健康和幸福感、家庭以及工作都有好处。


虽然我们鼓励在工作、家庭和休闲之间设立明确的界限,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的变动势必会对其他方面造成影响。当人们未能高效利用空闲时间,往往会感到疲惫空虚,在工作中寻找成就感、意义感或快乐感的能力也会降低。然而,如果每天利用几个小时来寻求快乐,这会改善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在家庭与职场中的表现也会更好。


我们的研究发现,空闲时更快乐的人,在工作中实现了更大的价值、目标并取得了更多成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活满意度。他们打造了一种良性循环。


图片


在众多受访者中,简的话最具代表性,也让我们印象深刻。她承认道:以前,我从不留出时间玩乐,因为我觉得那会让自己无法专注于目标。但是,在裁员迫使我放慢脚步后,我发现,体验更多快乐,让我拥有耐心和更多的精力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现在,当我花一个小时来给自己充电时,我不再感到内疚。因为我知道,这样做会让我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许多职场人士都觉得空闲时间非常有限,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获得最大化的幸福感,只需做到:保护好自己的空闲时间,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并寻求社交和积极的体验。你不需要每天抽出更多时间,或牺牲自己对意义感和成就感的追求。若想提高生活满意度,你只需要在有限的闲暇中发现更多快乐的火花。



ntent="t">研究说明



ntent="t" yb-mpa-mark="mark-style-text" style="color:rgb(34, 34, 34);font-size:14px;line-height:26px;text-align:justify;word-break:break-word">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分析了来自1500名哈佛商学院校友的数据。参与者使用了我们的“人生矩阵”(Life Matrix)工具,借此了解自己如何分配时间,并评估这是否与他们的价值观相符。为了确认结果的普适性,我们将这些校友与458名同样使用该工具的另外一群专业人士进行了比较。这1958人每周都工作40小时或以上,并且都有孩子。我们研究了参与者如何度过每周的168小时,包括他们参与的所有活动、与谁一起进行这些活动,以及从每项活动中获得多少成就感、意义感和当下的快乐感。作为后续研究,我们还组织了不同规模的讨论小组(从8人到上千人不等),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ntent="t" yb-mpa-mark="mark-style-text" style="color:rgb(34, 34, 34);font-size:14px;line-height:26px;text-align:justify;word-break:break-word">

ntent="t" yb-mpa-mark="mark-style-text" style="color:rgb(34, 34, 34);font-size:14px;line-height:26px;text-align:justify;word-break:break-word">想要亲自尝试“人生矩阵”工具,请访问网站yourlifematrix.com。系统会要求你跟踪和反思每日活动。基于此数据,该工具将生成一个“时间质量指数”,显示你的时间分配情况,并与他人比较,提供一份建议清单,帮助你通过微小和实际的改变来提升生活满意度。这些数据将被用于正在进行的研究中,旨在探索如何有目标地生活并获得成长。


关键词:#自管理


ntent="t" style="text-decoration:inherit">莱斯利·珀洛(Leslie Perlow)萨里·门策尔(Sari Mentser)萨尔瓦托雷·阿菲尼托(Salvatore Affinito)| 文  

ntent="t" style="clear:both;min-height:1em">莱斯利·珀洛是哈佛商学院松下幸之助领导力讲席教授,“打造你的人生”(Crafting Your Life Project)项目创始人,该项目开发了“人生矩阵”(Life Matrix)工具。萨里·门策尔是哈佛商学院高级研究员。萨尔瓦托雷·阿菲尼托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管理与组织学助理教授。

ntent="t" style="clear:both;min-height:1em">赵为易 | 译校   周静怡 | 编辑

ntent="t" style="clear:both;min-height:1em">本文选自《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25年7月刊。


今日互动


如何获取更多的幸福感?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快乐秘方”

本文地址:http://chinazwhb.kub2b.com/quote/738.html     企库往 http://chinazwhb.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