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企业  行业  选择  page  可以  怎么  服务  搜索引擎  上海 

抱歉了,必须打假一批国产古装戏

   日期:2025-07-30     移动:http://mob.kub2b.com/quote/792.html
《长安的荔枝》即将大结局了。

这部剧自播出到现在,引发了不少的争议,比如改编,比如演员,热度一直高居不下。

而这其中,Sir觉得很有讨论价值的一个争议,就是——

仪态。

这部剧在仪态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剧中全程对自己的称呼,都是“某”。

图片

或者,人与人送别时,是真的会折一枝柳条,插在帽檐上。

图片

甚至于,你看这个拱手礼。

两手交叉,放在胸前,作谦卑的模样。

图片

刻意吗?

从某些方面来说,确实有“刻意复古”的嫌疑。

可是——

Sir倒是觉得,相比于“过犹不及”,当下大部分的国产古装剧,更大的问题则是连这样的意识都没有。

这导致“古人”越来越少。

“伪人”越来越多。

而这,也消解了“古装剧”本该有的魅力。


01

为什么Sir会这么看重古装剧的仪态?

最直接的原因,是“像”。

一个角色只有我们觉得“像”了,才能“信,才能继而认同并深入角色本身,去体验这个故事。

当然,我们谁都没见过古人,古人该是什么样也各有各的说法。

但至少,我们都知道古代礼仪的行为逻辑——

礼不下庶人,而礼,则等同于身份。

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当然不会在乎什么仪态,但如果你是有身份的人,或者与有身份的人接触,那么你的一举一动,都要保持一定的仪态,它时刻在彰显着你的阶层。

比如说,走路。

古代人是怎么走路的?我们知道在不同的场合,古人有“步、趋、走、奔、翔”好几种“走法”。

但有一点不变,那就是贾谊在《新书·容经》里写的——

“行以微磐之容,臂不摇掉,肩不下上,身似不则,从容而任。

意思是,身体要端正,手臂要垂下,摆动幅度很小,双肩更不能忽高忽低,左摇右摆。

举例来说——

叶童扮演的许仕林。

以一个四方步出场,双手在身后摆动,上身保持不动。

走的是一个虎虎生风,走出新科状元的英姿飒爽。

图片

或者《东宫》里陈星旭饰演的五太子。

一个背负家国命运的角色,从小被规矩束缚。

你看他走路的姿势。

两手紧握在胸前,肩膀也控制着晃动,低着头接受母后的召见。

图片

以及,《甄嬛传》。

甄嬛还待字闺中时,她走路也是不紧不慢,并且,也是将目光注视着地面,注意着自己的步伐。

此时的她,因为害羞与腼腆,头总是低着,略微含胸。

而连蹦带跳过去扶着甄嬛的,是年纪尚小的流朱小丫头,需要手脚麻利,所以动作幅度也会比甄嬛要大。

这一静一动的对比,也反衬出甄嬛大家闺秀的气质。

图片

因为常被教条规训,所以,古代有身份的人,身体是不舒展的。

或许你会说了,人又不能时刻保持自己的仪态。

于是古人的办法是,贵族女子头上都会插一种步摇的首饰,就像白居易写的,“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只有走得不快不慢,才能让步摇轻轻摆动,符合该有的姿态,而男子呢,则是佩玉,身份越高佩玉越多,你想啊,如果你晃晃悠悠地走路,那佩玉碰撞起来,非得叮叮咣咣不可,简直是失了身份。

而哪怕是江湖侠士,只要你戴了这些首饰,也不能动作过大。

个中原因,在下面这两次转头中便可以看得很明显。

图片
图片
△ 上图:《上错花轿嫁对郎》 下图:《嘉南传》

就像在某演技综艺里,郝蕾说的,耳环的作用不仅仅是美观,还是限制你的行为。

图片
图片

而“温太医”张晓龙,在仪表课上也说,古代人要求你这个东西(步摇)不能大动。

图片

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你的行为要符合你的身份。

可现在的很多古装剧呢?

他们要么喜欢晃晃悠悠,走出一个古惑仔的步伐。

要么有气无力,左摇右摆。

图片
图片

简直是像在拍摄古装vlog。

甚至为了表现少女的活泼、天真,还会让女孩蹦蹦跳跳地去表现她的娇俏。

虽然你看着可爱。

但,失真。

图片

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古人。

而当一部剧,如果从人物气质上都不能让人信服,就类似于本来是一个熬夜打拼的牛马,非得演出领导巡视的俯视众生,那么这部剧也就很难让人真的投入并共情了。

所以仪态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

它是古装剧的基础。


02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演古装剧,贵族们就得将身板挺直,慢慢走路,脖子不论任何角度都如绝味鸭脖一样修长、笔直。

这不现实。

作为一部影视剧,当然需要艺术化的加工,但这加工,也得在合理范围之内,保持大的原则框架不变。

而这,也是古装剧特有的魅力——

我们可以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小动作里,看到角色与角色的区别,以及其独特的气质。

比如说,以前的古装片,会最大化地利用手上的道具。

像是《书剑情侠柳三变》里,玩扇子的柳三变,转完扇子再自我介绍,更有少年之意。

而《东游记》里的吕洞宾,从城楼飞身下来时,转的开扇,大开大合之间,极其潇洒。

图片
图片

扇子一方面强调了角色的身手,一方面又能增强风流倜傥的气质。

可惜的是,现在能将这项技巧多加练习并熟练运用在角色塑造上的演员,也不多了。

Sir想来想去,可能只有罗云熙等少数人了。

图片

那么,没有这些可以耍帅的小道具呢?

为了表现人物的气质,也不会是通过夸张的肢体,而是在“稳”之外,通过一些小细节传递角色的情感。

就看一个动作。

当黑化的熹妃回宫后,不经意间的挠头。

就已经说明她的“轻蔑”了。

图片

而赵鸿飞在《皇太子秘史》里的胤禛,以一种运筹帷幄姿态审时度势,分析自己的处境时。

大拇指一直摸着手里的扳指。

也就是说明,他城府之深,思虑之密。

图片

可见,手的“戏份“也不容小觑。

还是举个对比的例子吧,你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其中的不同来,那就是两版《红楼梦》。

老版的《红楼》里女性人物的手部动作,几乎都有指向性。

一个动作,再加一个眼神你就知道她要干嘛。

比如,这一幕,贾母想要找个小点心吃。

第一盘丫头端来的看不上,手一挥就被撤走了,而另一边,她看上了一盘梅子。

但,端来时她并不着急放嘴里。

而是拿在手里,看了一眼——“挑”,说明这种东西对她来说并不稀奇,吃的时候,也就没有必要囫囵吞枣。

图片

而《新红》呢。

作为一个80多的老太太,双手捧着碗,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嘴凑上碗边喝粥,手里还忘记放下筷子。

这一着急模样。

也不像是吃惯了玉盘珍馐,反而是饿了好几天了。

图片

所以,为什么如今的古人不古,贵人不贵。

现在的很多剧,只不过是将现代剧的壳子,硬搬到了古代,说来说去,还是演的现代人

就算是花了多少钱去打造一个太虚幻境。

但,人还是没能从现代走出来。

最后,一代比一代廉价,一年比一年塑料而已。


03

说到底,我们在此“苛求”古装剧里的仪态,也并非只是为了“像古人”,更不只是为了呈现出古装的魅力,最重要的原因,则是我们能通过一个人的仪态,看到角色自身的精神状态。

而这,其实也是我们对所有影视剧的要求。

以前的古装剧很注重用角色的细节来呈现角色的内心,在让人相信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表现出更多的内容来。

比如,强调眼神的作用。

看两个场景。

陈道明的八王爷是如何体现,雍、容、华、贵的?

他的“不看”胜在“看”。

作为在《少年包拯》里最会“四两拨千斤”的八王爷,他往往在许多情景里,故意将自己的注意力佯装放在别处。

比如,虽然是捂着自己的嘴,打哈欠。

但,在定了定神之后,却能很明确地将眼神投射在目标身上。

他就是猎人,也早已经盯紧了目标。

图片

在与庞太师“打太极”的时候,一来一往,懒得听他的废话。

他选择眼睛一闭,也不在乎他是否要在皇上面前参自己一笔,他自由闲庭信步。

但,庞太师走后,眼睛突然一睁,又是换上了另一套表情。

图片

当然,像陈道明这样的演员并不多。

能做出符合古典美的身段的演员,要么是学舞蹈的,要么是来自戏曲学院的,虽然没有经过的科班、学院派的表演专业训练。

但,眼神的定点,总是错不了的。

而且,这一技巧用好了,就算是0基础小白,也能有古人韵味儿。

比如,一个场景——

遇到意中人。

如何呈现此时角色的状态呢?

要么是,眼神会躲闪一下。

图片

或者是,会感觉到不自知。

而挪开眼睛。

图片

甚至,更害羞的。

就是眼睛往下移开,头也顺势低了下来。

图片

你光是看上面三张动图也能感受到角色的状态,并相信她们是古人。

而那些反例呢?

比如,这种不知眼神在何处,瞪着眼睛扫射完了又向上一瞟的。

图片

或者很低幼地眼神乱飞的。

图片

如果不加以背景说明,你真的能看出此时在发生着什么,以及角色的心态到底是什么吗?

抱歉,至少Sir完全看不出来。

说了这么多,其实古装剧的仪态有没有做好,还是一个事儿——

对一部作品的认真与否。

毕竟,作为古装来说,是一个非常考验演员“信念感”与演技的类型戏。

没有信念感,进入不了人物状态;

没演技,把握不住细节,光有造景、特效有什么用。

没有服化道,更是觉得人物质感格外塑料。

硬是让观众在垃圾堆里找宝,那着实难为观众了。

但为什么以前的古装剧大部分都会让观众相信?

其实就是一种认真的态度。

比如《红楼梦》,特训2年,演员们要经历琴棋书画的学习、形体训练后再拍戏;

比如《西游记》,杨洁导演偏爱从有舞台经验的戏曲演员里挑“仙女”。

图片

从导演到演员,都会去找那些合适的,而不是有流量的演员来饰演角色。

做到这样其实并没有多难。

就像在都已经被网友盘包浆的《甄嬛传》里,你会发现没有一个妃子下跪时,胸、腰不是挺直的。

图片
图片

或者曾经大爆的《长安十二时辰》里,甚至还有专门的礼仪特辑——其中演员将拱手礼与角色性格融合在了一起。

我可能就是要轻慢他
如果我这样做实了
我觉得我挺别扭的

图片

只要有心,任何剧都能做好。

可是呢,环顾当今大部分的古装剧,却是连这样试图去做好的态度也没有了。

它们宁可相信那些外在的东西——

比如特效。

比如流量。

比如话题。

于是就连翻拍,也很难学到精髓。

图片

说到底。

古装仪态不过就是一个演员对于角色的投入与热情,一个导演对于内容的严谨与要求,一个产业将自己定位为“快销”还是“精品”。

这不是观众们要求太高。

而是,我们曾经也吃过好粮。

如今,看着这费劲“矮子里拔将军”的古装剧,也只剩一声哀叹。

怪谁?

难道,怪我们曾经吃太好?

图片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本文地址:http://chinazwhb.kub2b.com/quote/792.html     企库往 http://chinazwhb.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