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家族,正在经历一场集体谢幕。
从“李家的城”,到“金融科技的港”,香港正迎来一场久违十余年的转型。
6月27日,李泽钜的名字从那份象征香港权力核心的名单上消失了——香港特首顾问团换届,34人名单中,李嘉诚长子成了四大家族唯一未获续任者。接替他位置的,是宇树科技的CEO王兴兴、强脑科技的韩璧丞、经济学家朱民。
这份微妙的人事变动,撕开了香港经济权力转移的序幕。

当97岁的李嘉诚还在为港口出售案焦头烂额时,另一则消息(网传)震动香江:深水湾道79号豪宅悄然挂牌,这座1963年以65万港元购入、见证首富崛起的宅邸,曾被主人誓言“永不出售”。
而此刻,恰似一个隐喻——旧时代的演出者,正在撤离最后的堡垒。
01 诸神的黄昏,四大家族集体谢幕
曾香港四大家族的黄金时代正式落幕:“四叔”李兆基和创一代们的陆续离世,香港半山上的白色宫殿,显得尤为肃穆。斯人已随黄鹤去,此地空余白鹤楼。
郑裕彤家族的正深陷1510亿港元债务危机,被迫抛售杭州、深圳、上海的K11大厦续命。第三代接班人郑志刚,纵有哈佛留学背景和强大家境,依然难抵商业逻辑和市场周期的侵袭,最近一次上新闻还是债务暴雷,内地多家K11亏损,忙着卖楼续命。

郭得胜家族在内地旧改泥潭中挣扎,而李家则陷入更深的漩涡。3月宣布以228亿美元出售全球43个港口给美资财团,其中巴拿马运河港口牵动中国21%货船命脉,引发舆论海啸。交易虽被叫停,但系市值已在11天内蒸发781亿港元,日均损失71亿,相当于一天消失一家中型企业。
香港小学生曾在作文里写:“这里是李家的城”。从电力燃气到地产零售,四大家族曾编织覆盖港人衣食住行的天罗地网。而今这张网,正被时代撕开裂口。曾经位列香港富豪榜名单的富豪们,也在时代的演出中逐渐谢幕。

02 魔法失效,地产霸权的时代终局
回看香港四大家族的崛起,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1997年香港占内地17%,每10家外资工厂中8家带着港资烙印。他们带来内地稀缺的资本和管理经验,更传授了“土地财政”的魔法:招拍挂、预售制、公摊面积...这套模式催化了中国城镇化狂飙。
如今地产市场的落寞,香港豪门同样留下一片暗淡。而这背后,更层次的信号,我觉得折射出香港在转型中的阵痛和坚决。
一边告别地产旧财阀,一边落地金融、牵手人工智能与的弄潮儿,香港要摆脱“地产霸权”的决心已不言自明。
03 左手金融+科技,右手创新+稳定币
细看这一届顾问团的结构调整,暗藏香港经济转型的密码:金融、科创领域代表占比超60%,传统地产席位锐减。新增的科技精英中,韩璧丞与王兴兴均属“杭州六小龙”。
李家超特首四月访浙时曾专程考察其企业,韩璧丞的脑机接口技术可将脑电波转化为设备信号,王兴兴的仿人机器人曾在香港中环表演——这些才是香港渴望的新名片,当场承诺“特区政府将提供支援”。

今年5月20日,香港抢跑美国率先通过《稳定币条例》,8月1号正式落地执行,明年初将发出首批牌照。这不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布局,更是对美元支付霸权的一次奇袭。这个大胆的金融实验,即是人民币全球化的时代叙事,亦是香港重新出发,重回全球金融中心的战略号角。
一鲸落,万物生。
“四大家族”的谢幕,代表着香港另一场新的序幕。香港正在重新出发,手握全球金融与区块链的永动机,打通内地联通全球的财富通道,相信维多利亚港一定会折射出下一个一百年的波光与辉煌。
时代从不等待迟到者,但永远奖赏看清潮向的人。
更多新财富密码,点预约听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