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县两所乡镇卫生院接连成功救治急性心梗、急性脑卒中危急重症患者,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在医共体建设加持下,诊疗技术、应急处置能力的显著提升。
案例一:急性脑卒中患者得及时救治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chinazwhb.kub2b.com/file/upload/202508/03/222221162.jpg" />
2025年7月12日,患者李某外出时突然出现四肢无力、言语不清、大汗等症状,家人紧急将其送往龙店镇卫生院。接诊宋医生凭借丰富经验,初步判断患者可能为急性脑卒中。考虑在窗口期,开通绿色通道,立即为患者进行了神经系统检查,随即被推往CT室进行颅脑CT检查。检查无头颅出血,同时联系了医共体牵头医院武邑县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初步检查结果快速上传,排除脑出血后,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武邑县医院接到信息后,卒中救治团队迅速行动。神经内科专家孙主任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详细评估,指示可以在龙店镇卫生院进行溶栓治疗。在取得家属同意后,迅速为患者在溶栓床上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准备工作。在与武邑县医院卒中团队的密切指导与协作下,待患者血压平稳及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将溶栓药物缓缓推注患者体内,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同时做好患者转运准备,武邑县医院立即开启卒中绿色通道。溶栓后20分钟,患者四肢肌力逐渐恢复,言语不清症状明显改善。
案例二:急性心梗猝死患者获“重生”
7月16日上午,67岁的马大娘因骑车摔倒,伤及胸腹部到清凉店中心卫生院外科就诊。做完胸部CT,进入彩超室准备检查中,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全身抽搐。首诊医生立即到场,经判断颈动脉搏动消失,心脏骤停!随即实施胸外按压并启动急救应急预案,电击除颤,吸氧、开通静脉通路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有条不紊地展开!经过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抢救,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和意识,但随时可能再次室颤,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组织医护人员、县医共体总医院驻点救护车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溶栓治疗规范,开展溶栓治疗,患者病情好转。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chinazwhb.kub2b.com/file/upload/202508/03/222221192.jpg" />
日常演练图片,非救治现场图片
两起成功救治案例,充分体现了我县医共体建设的实效:一方面,通过县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基层医护人员诊疗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团队协作更加高效;另一方面,依托医共体胸痛、卒中救治网络,实现了急救资源下沉、关口前移,溶栓药物等关键救治手段延伸至基层,让危急重症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救治,大幅缩短了抢救时间。
下一步,我县卫健系统将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危急重症救治网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覆盖,让更多群众在突发疾病时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救治服务,切实守护县域群众生命健康。
温馨提示
若家人、朋友出现“持续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要“牢记两个120 ”:一是胸痛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急性心梗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希望大家关注自身健康,一旦发现胸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切莫错过最佳救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