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可以  企业  使用  page  音视频  选择  搜索引擎  哪些  百度  个数 

“一写作文就头大!”这篇带四年级娃获奖无数的攻略,特别推荐给你

   日期:2025-08-05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ob.kub2b.com/news/1435.html
核心提示:先说一下孩子这一年的成就。四年级上,娃一共写了14篇作文和周记,其中有四篇拿去投稿,每篇稿件都有好的收获:目前有一篇在省级
先说一下孩子这一年的成就。

四年级上,娃一共写了14篇作文和周记,其中有四篇拿去投稿,每篇稿件都有好的收获:目前有一篇在省级杂志上刊发,还有一篇在国家、省级作文大赛中获奖,另外两篇2月将会在两家省级刊物发表。

图片

面对这个结果,我觉得很惊喜,但同时也觉得并不意外。并不是自卖自夸,因为在写作文这件事上,孩子从构思到发表,确实摸索出了一些好方法。

下面我会以最近的几篇作文为例,来聊聊如何写好作文。

图片
本文由花友@北北的小世界 发布于小花生App(花友阅读打卡和经验交流园地)

不背好词好句,只写自己的真实生活
 
脑袋里要有素材,就是你有真实的事情要写,所以观察就很重要。

生活中要让孩子多学会观察,写作文的时候,孩子才能随时提取这些素材。背好词好句、背范文,那都是别人的东西,不是孩子的真情实感。

至于素材从哪里来:带孩子出去逛博物馆、游大山大河,哪怕是在小区里看到一只流浪的小兔子都是素材。

关键在于要让孩子及时积累。

举例来说,孩子有一篇作文是《我的心儿怦怦跳》,她写的是一次在爬山走夜路的故事。

这个故事恰好是九月份我和她一起去爬山,因为天7点多就黑了,我们匆匆忙忙往回赶路,可树林里却阴森得吓人的趣事。

我当时就跟她说:“你要记住这些感觉”。为了帮助她记忆,一路上我们还拍了很多照片。然后这么一个故事,就变成了后来这篇主题作文的素材。

她在形容那条山路的时候,她是这样写的:

我们飞奔着往山下跑。小路坑坑洼洼、布满石子。路很窄,两旁的都是几十年的参天大树,高耸入云;树根都扎在地面上凸凹不平,像要把地面拱起来一样。


风吹进树林里,耳边传来了沙沙的响声。那声音真是毛骨悚然。我吓得胆战心惊,我倒吸一口凉气,感觉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其实,孩子的文字是一方面,我觉得精心挑选出来的这四篇作文,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她选择的作文里的事件很鲜活。

因为都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才会独一无二,且从孩子的视角表达得很有童趣。

如果不是真的经历过,是没办法轻松和真实的表达,只要心中有画面感,剩下的就是如何把画面感表达出来了。

图片
作文中描写的树根在一进入树林就拍照积累下来

下面,以几篇文章为例,说说我们的写作过程。

第一,动笔之前要先讨论,讨论好了再下笔

孩子每一篇作文,当开始动笔了就写得很快,最慢的时候是动笔之前 - 我们共同讨论的过程。只要讨论好了,下了笔了就快了。

写作文的语言可以平实,朴素,但是内容一定要鲜活。所以在动笔之前,把这些观察的内容提取出来比较重要。

比如四年级上学期,一篇周记的主题是写游记,娃想来想去,选了我们上半年去的旧金山的恶魔岛。

我和她一起把当时的照片和视频翻出来,一个一个确定可以写的主题,比如:可以写旧金山的海、写行船、写去到岛上看到的景象。


那怎么写呢?


写海滩的时候,我问她:“你在美国看到的海和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海有什么不一样?”


她说:“完全不一样,美国的海更忧郁。”


我问:“什么是更忧郁?最好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她说:“就是很灰,调子很冷。”


其实我知道她想表达的,因为这也是我当时的感受:在美国看海不像在东南亚,很热,各种泳衣、沙滩、太阳镜;美国的海是另一种很深沉的感觉。

于是,我们翻出来当时拍的视频给她反复地看,然后写出来以下的段落:         
去恶魔岛是要乘船的,我们来到码头。

这里的海和我平常看到的很不一样。我站在海边,远远地望去,阳光被灰蒙蒙的云雾遮挡,让海面显得阴暗而忧郁,只有偶尔一点阳光穿透云层,顽强地投射到海面上,让大海看上去明亮起来。浪潮非常大,感觉要把我吞噬了。我脚踩在沙滩上,沙子软软的,脚陷得深深的。

这里每一句话,都是我让她先说感受,再去打磨文字。比如海是怎么变成灰色的?是因为阳光穿不过云层;那一点点阳光穿透过来,是怎样穿透的?是什么景象?

我觉得这个过程,很锻炼孩子的思维,也很磨练她对文字的表达。

再举个例子,四年级的有一篇单元作文《我的家人》,确定好要写的人物时,一定要选择有特点的人、而写这个人物的特点,也是必须得有故事素材。

北北(花友女儿)写的是“幽默的表哥”。

同样,这篇作文也是孩子先天马行空地先聊她对表哥的感受,聊完之后,她自己再总结打磨哪些故事进入她的作文。

她讲了五个故事,最后挑了三个最生动最能表达表哥幽默的故事,如下:
 

故事1:有一次,表哥一跨进我家的大门,我就看到他鼻尖上顶着一个红得发亮的包,看上去很搞笑。


我开玩笑地问他:“哥,你的鼻头儿怎么啦?”表哥摸了摸鼻子,张牙舞爪地模仿起蚊子飞舞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说:“昨天夜里,一只蚊子趁我睡着了,跌跌撞撞地落到我的鼻尖上,它还以为飞到了珠穆朗玛峰。为了在蚊子族群中彰显丰功伟绩,特意留下了它到此一游的杰作。”


故事2:还有一次,我和表哥去钓鱼,钓了半天,一条也没上钩。


我郁闷地撅起了嘴巴,闷闷不乐。表哥看着我,神秘地说:“妹妹,你别不高兴,哥给你去问问小鱼,今儿它们是不是回姥姥家了。如果它们不在家,咱们就改天再来。”我听了扑哧一声,笑得差点背过气去。


故事3:表哥的幽默还体现在他总是出人意料。


我家养了一只叫奶油的狗狗。一天,妈妈给它买了一个橘黄色的绒布小窝。我惊奇地发现,狗窝的侧面除了印着一只卡通小狗,还写着两个大字“乐乐”。


“乐乐!”这是我表哥的小名。我越看越觉得搞笑,拿着狗窝飞奔到表哥身旁,指着“乐乐”两个字,激动地对表哥说:“哥,你看!你的名字在奶油的窝上面!”说完,我捂住嘴巴看着表哥,并期待看到他尴尬的反应。


然而,表哥端详着狗窝,认真地看了看这两个字,还掸了掸上面的灰尘,表情严肃地说:“嗨!不要拿我的东西!这是我的!我可要把它带回去!”说完,他抢过狗窝,大摇大摆地走开了。我被表哥那副郑重其事的样子逗得捧腹大笑。


她说:“我就用这三个事件来表达表哥是如何用幽默来化解危机、化险为夷的,他幽默又睿智。”


我觉得真是妙极了,反正我是很喜欢。


所以,后来每一次写作文之前,我都跟她说,你先别着急下笔,先看这篇作文你要写什么?然后有哪些素材支撑,再去落笔。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先找写这个作文的角度,且这个角度有足够的素材支撑。

第二,好作文,主题要升华

作文要有主题思想,不能只是好词好句的堆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价值”。那怎么上价值呢?比如,写景也要借景抒情,那抒的什么情呢?

还是以恶魔岛的那篇作文为例,我问孩子:“你去了恶魔岛,看到几十年前的监狱的场景,你是什么感受?”

她说:“感觉很压抑,自由太重要了。”

那怎么去表达自由呢?

她说:“我想到了李蕾老师讲《基督山伯爵》”。

于是,她写下几个段落。
     
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起越狱事件。一天早上,警察发现有四位关押的罪犯没有起床,他们掀开被子一看,枕头上居然是一个肥皂做的假人头,墙上通风口被挖了一个洞。这让我想到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主人公唐泰斯被人陷害,经过了十四年,用一块瓦片挖洞,逃出监狱重获自由,并复仇的故事。

我看着那个假人头,打了个冷战,觉得自由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返程时,我们在路上看到了一个鹈鹕的窝,里面有三颗鸟蛋和一个鸟宝宝,旁边的牌子上写着:“不要碰这些鸟,它们有它们的自由。

再比如,孩子写“和神话中的人物过一天”的作文,她借鉴了很多不同的书籍中的细节,比如英文书《神奇树屋》、《驯龙大师》、还有很多童话和神话故事。

那么,平时该如何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呢?

孩子有位良师曾经和孩子说过:“你要成为一个‘天线宝宝’,每当你看到好看的故事、特殊的人物,你都把他们搜集到你的‘天线’里。这些素材积累多了,慢慢地就可以灵活运用了。”

我发现孩子之所以作文不那么费劲,也是和这些积累有关。 
     
图片
阅读记录来自小花生App(花友阅读打卡和经验交流园地)

最后,才是对文字进行“加工”

有了素材,有了价值,最后一步就是对文字进行加工和打磨。

在有了好故事好主题之后,用了多少修辞手法、用了多少好词好句,就显得很重要了。

所以,对文字进行加工和打磨是在作文的最后阶段完成。

比如,孩子形容表哥懂得多、博学。如果她只说“我的表哥是一个博学的人。”也没错,但是不精彩。

我和北北讨论了很久,我说:“怎么表达一个人博学”她说:“个小百度,像个学习机。我觉得这有点意思。

再比如,孩子在描写兵马俑的千人千面的时候,她说:
     
兵马俑神态各异、千人千面、十分壮观。

它们有的紧握拳头,眉宇间透露着威严,好像是一名英姿飒爽的将军在战场上指挥着将士们;有的单膝跪地,手握着一把弓箭,似乎“嗖”地一声,箭就要射向对面的敌人。还有的眉头紧皱,好像是思念着故乡的亲人,不知自己能否平安归乡......



其实,这就把每一个兵马俑当成一个人物,把人物的情感和我们的情感进行深度链接,就形成了好的文字表达了。

孩子每一篇作文,动笔了就快了,最慢的时候是动笔之前,我们共同讨论的过程。只要讨论好了,下了笔了就快了。
本文地址:http://chinazwhb.kub2b.com/news/1435.html     企库往 http://chinazwhb.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