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九点左右,在东京都千代田区,两名男性中国人在街上突然被4名男子用铁管殴打。两名中国人受重伤。根据据日本媒体报道,这4名男子在作案后逃离现场,警方正在追捕。据称两名受害者并不认识这4个人。
暴徒扬长而去的身影与受害者痛苦的呻吟,将日本警视厅推上国际舆论的焦点。这场毫无征兆的暴力事件迅速超越治安案件范畴,成为检验现代文明司法底线的试金石。当警方全力追捕逃犯之际,一个跨越国界的呼声正在凝聚:暴力犯罪者必须受到法律最严厉的惩处。
跨国暴力挑战现代司法尊严。据警视厅数据显示,近五年东京外国人受害案件年均增长11%,但破案率却从72%降至65%。更令人忧心的是,2018年轰动日本的“涩谷Supreme暴力事件”中,五名中国留学生围殴保安仅被判缓刑,轻判引发日本社会对司法公正的质疑。而今当中国公民成为暴力受害者,日本司法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公信力考验——严惩犯罪者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重建社会信任的基石。从成田机场入管局官员暴力执法致中国公民重伤仅被罚金20万日元(2000年),到留学生伤人获缓刑,司法尺度的摇摆已在两国民间埋下猜疑的种子。
文化冲突不应成为暴力的遮羞布。历史教训历历在目:2014年大阪苹果店抗议事件中,百名中国顾客因抢购失败冲击店铺,最终仅三人被起诉;兵库县纸尿裤囤积案中,中国代购团队垄断货源却未受实质处罚。这些执法缺位无形中助长了“规则可破”的错觉。而今四名暴徒选择千代田区——日本国会与最高法院所在地实施犯罪,其挑衅司法权威的意图昭然若揭。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极端言论正试图将暴力犯罪扭曲为“文化对抗”,这种危险叙事必须被斩断。正如日本律师联合会人权委员长山本悠三所言:“铁管击碎的不只是骨头,更是多元社会的根基。”
严惩暴力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底线。回望2021年伦敦中国留学生遭袭案,英国警方72小时擒获三名嫌犯并求刑十年,彰显司法效率;2019年悉尼华人店主遇害案中,凶手被判终身监禁且25年不得假释,体现刑罚威慑。这些案例证明:对跨国暴力的零容忍,是现代文明国家的共识。日本《刑法》第204条明确规定,团伙持械伤害可处五年至二十年徒刑,这为严惩暴徒提供了法律利器。更关键的是,2018年留学生伤人案后,中国驻日大使馆公开表态“支持依法严惩”,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司法立场——如今当中国公民受害,这份对司法公正的信念理应得到同等的守护。
司法利剑需在阳光下挥舞。侦办过程的透明度将直接影响正义的成色。2000年成田机场暴力执法案中,监控录像“意外丢失”导致真相成谜;2015年新宿便利店冲突事件,目击证词相互矛盾致使案件搁浅。前车之鉴警示我们:本案必须建立中日联合信息通报机制,实时公布侦破进展,让证据链经得起国际审视。日本警视厅应借鉴2023年大阪府警处理外籍游客遇劫案的经验——每日召开多语种案情发布会,邀请中国使馆人员见证物证鉴定,以程序正义消除猜疑。
在东京大学比较法研究所的档案室,保存着1992年横滨华侨遇害案的判决书。当时法庭顶住舆论压力,对三名日本凶犯判处最高刑期,法官在结语中写道:“暴力如同瘟疫,唯有司法的疫苗可终结传播。”三十三年后的今天,当千代田区的血迹尚未干涸,这份司法智慧更显珍贵。对暴徒的严惩不是复仇的火焰,而是文明的疫苗——它将在两国人民心中种下安全的种子,让街头行走的每个生命都享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当正义的钟声响彻东京地方法庭时,我们终将见证:法律面前无国界,人类尊严不可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