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青年失联月余,家属遭40万虚拟货币勒索

   日期:2025-08-11    作者:hvaqj 移动:http://chinazwhb.kub2b.com/mobile/quote/159.html

8月3日,张经守的表舅曹先生向极目新闻记者透露,其20岁的山东籍外甥张经守在缅甸失联一个月后,近日竟有自称"缅甸园区"的不法分子主动联系家属,索要价值40万元人民币的虚拟货币赎金,并威胁若继续公开寻人将把受害者转卖至其他园区。这段令人揪心的经历,再次揭开了东南亚电信诈骗产业链的黑暗一角。

图片

据曹先生描述,7月30日,一名自称缅甸园区工作人员的男子突然添加其微信,并发送了一段张经守的实时视频。记者获取的视频画面显示,张经守侧躺在简陋的床铺上,头发已被剃光,右脚明显肿胀并伴有淤青,精神状态萎靡不振。经张经守母亲付女士及亲属仔细辨认,确认视频中确为其子本人。

"对方要求我们在48小时内将40万元人民币兑换成虚拟货币,转入指定账户。"曹先生表示,该男子语气强硬,明确威胁称"如果家属继续通过直播等方式公开寻人,就会把孩子转卖到更恶劣的园区"。出于谨慎考虑,曹先生未支付赎金,随后遭到对方拉黑。

8月1日,张经守的母亲付女士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哭诉:"张经守,妈妈看见你了,我一定把房子卖了拿钱救你,你在那边一定要听话。"据曹先生介绍,这位朴实的农村母亲已开始变卖家中唯一的房产筹集赎金,"但40万对普通农村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更令人忧心的是,家属目前仅掌握模糊线索——既不知张经守具体被困的园区名称,也不了解诈骗团伙内部对其使用的代号。曹先生透露:"救援组织建议通过第三方渠道交付赎金,但缺乏关键信息导致营救行动举步维艰。"

这起事件折射出缅甸电信诈骗集团作案手段的演变。相较于传统的现金勒索,犯罪分子开始要求以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支付赎金,既规避金融监管,又加速资金转移。网络安全专家指出,此类犯罪通常涉及完整的"黑色产业链":从诱骗求职者偷渡入境,到控制人身自由拍摄胁迫视频,再到精准实施心理勒索。

值得警惕的是,张经守案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统计,每年约有数万名外籍人员被诱骗至缅北地区从事电诈活动,其中相当比例遭遇非法拘禁与暴力胁迫。

目前,张经守家属正通过民间救援渠道尝试营救,但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无法直接与诈骗团伙建立可信沟通;二是虚拟货币交易存在不可逆风险;三是缅甸北部部分地区处于军阀割据状态,执法协作极为困难。

法律人士建议,家属应立即向中国公安机关报案(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电话:+86-10-12308),并通过官方途径寻求外交协助。同时提醒公众,切勿轻信"高薪赴缅工作"等虚假招聘信息,避免成为电诈产业链的受害者。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部分姓名为化名)


【记者手记】 当视频里那个剃光头发的青年虚弱地躺在异国他乡的床铺上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破碎焦虑,更是整个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跨境犯罪挑战。打击电信诈骗需要法律利剑,更需要每个人的警惕之心——因为下一个受害者,可能就在你我身边。

(本文持续更新调查进展,读者可通过评论区提供相关线索)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