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座叫格拉斯哥的城市。那是英国一座洋溢着苏格兰风情的美丽城市,可于我而言,它曾因太过遥远而毫无分量。如今,格拉斯哥却是我心头最牵挂的地方。这转变,只因我的孩子正在这座城市留学。
人有时真的很奇妙:一个原本与自己毫无交集的地方,一旦有了牵挂的人,便会不自觉地把它装进心里。就像现在的我是那么关注格拉斯哥一样,关注它的气候、社会治安、风土人情等。即使我知道,再多的关注,也不会改变这座城市的模样。但我明白,我关注这座城市,其实是关注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我的孩子。
这样的关注,由来已久。孩子小时候养在乡下外婆家,我每天几乎都要去看看孩子;孩子上学后,我的目光又追着他的脚步,落在他接触的一切事物上。从孩子上小学到读大学,浏览孩子学校的网站和公众号成了我的习惯。学校得了荣誉,我开心,总觉得那荣光里也有孩子的一份;学校举办活动,我会忍不住猜想孩子有没有参加。而现在,我总爱翻一翻孩子的微信朋友圈,看看他今天发了什么动态,有时点个赞,或者留一句点评。我没说出口的是,这其实是在悄悄告诉他:爸妈一直都在。
除了孩子,老家也是我心头的牵挂。老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牵动我的神经。只因,那里还生活着我的父母。父母上了年纪,早已满头华发,好在身体尚硬朗,生活能自理,这让我少了些担心。但就像我牵挂他们一样,他们也时刻关注着我。为了让他们放心,我每个双休日都会回去,吃着父亲种的菜,感受着“妈妈的味道”,一盅小酒日月长,几句家常话过往,日子在人间烟火中静好。
那些有亲友生活的城市,也是我目光停驻的所在。比如杭州,不仅因为我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更因为我的不少同学毕业后留在了那里。我总觉得杭州的一切变化都与我同学的生活、工作相关。而友情从来都是相互的。2013年10月,我所在的小城因为台风,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水围城”。杭州的同学纷纷打来电话、发来微信,询问我是否安全。
我还有一种近乎“无厘头”的关注。我去过的城市,不管是旅游还是公干,只要留下过足迹,我就会自然而然地关注它,好像这座城市发生的一切与我有了某种莫名的联系。说不清楚这是种什么情感,就觉得那座城市里藏着一点属于自己的回忆,亲切得像住着故人。
原来,关注一个地方,从来都不只是关注地方本身。是因为那些我关注的地方,住着属于我的人世间。那里有我牵挂的人,有放不下的亲情、友情;那里留下过自己的足迹,收藏着真实的回忆。就像我们关注微信朋友圈,不是为了看一条条动态,而是关注那里面我们在意的人。这份关注,其实是对亲情、友情和缘分的珍视。它实实在在,藏在每一次下意识的留意里,朴素而诚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