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肝脏传染病。
HAV的生存能力较强,在多种环境中(如贝壳类动物体内、污水、淡水、海水和泥土)可生存数月。要完全灭活HAV,需要80℃加热5分钟或100℃加热1分钟。
(一)传播途径
1.经食物传播(最主要途径):食用被HAV污染的食物,如海产品(牡蛎、毛蚶、蛤类、泥蚶等)、蔬菜、水果等。
2.经水传播:饮用被HAV污染的水。
3.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手或物品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播。
(二)症状
多数5岁以下儿童感染HAV后(约90%)无明显症状,超过70%的成人感染者有症状。
典型的症状包括乏力、疲劳、厌食、呕吐、腹部不适和腹泻,不太明显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痛和肌肉痛。肝脏转氨酶升高,尿黄赤,有时带色粘土样便和黄疸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特征表现。
(三)预防措施
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甲肝的有效方法,我国目前有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两种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后可在儿童和成人中产生持久甚至终生的保护作用。
2008年我国将甲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全国范围内对适龄儿童免费接种。
对于无甲肝病史、甲肝疫苗接种史的18岁及以上成人均可接种甲肝疫苗,由居民知情、自愿、自费接种。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阻断甲肝传播的核心防线,把好“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要进食未煮熟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