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企业    行业  page  可以  选择  搜索引擎  百度  北京  怎么 

跑路、爽约、各种幻觉……国产AI到底怎么了?

   日期:2025-07-25     移动:http://mob.kub2b.com/quote/336.html

自2025年初DeepSeek把算力成本打下来之后,中国AI产业发展进入了加速阶段。


根据斯坦福大学《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中美顶级AI模型的性能差距从2023年的17.5%缩小至0.3%,差距接近抹平。


然而,如果说2025年上半年还是模型突破的竞速,那么到了下半年,全球AI竞争已进入算力为王的新阶段,算力资源的获取,再一次成为中国AI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


困扰中国AI产业发展的不仅仅是芯片。商业模式始终未能成立,才是现金流的真正杀手。


DeepSeek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期间用户增长迅猛,全球日活用户总量达到1.19亿,其中国内APP端日均活跃用户数达3494万。从全球AI应用赛道来看,达到这一用户规模,ChatGPT用了两年时间,而DeepSeek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便实现。


然而,这种“用户量爆发”并未转化为稳定的收入来源。直到今天,DeepSeek依然是免费的。至于Manus,直到离开前也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


相比之下,海外AI应用如ChatGPT凭借20美元的Plus会员服务收获超2000万付费用户;埃隆·马斯克的xAI不久之前发布的Grok 4,订阅费为30美元/月,Grok 4 Heavy版本费用更是高达300美元/月。


反观国内,最早开始收费的文心一言在DeepSeek的冲击下被迫取消付费,之后无论是大小厂,已经没有人敢尝试付费的选择。


这可能与国内用户对To C软件多年来一直就没有形成付费习惯有关,所以为什么广告更多成为To C应用的商业模式的主流选择——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


但把用户付费意愿薄弱归咎于用户,其实也并不公平。因为以目前国内大模型的幻觉率,其所交付的成果,其实还远没有达到可以付费的程度。


当前,国内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商业化落地的核心障碍。尽管技术迭代速度加快,但高幻觉率导致的输出不可靠性,使得这些模型在关键领域和用户场景中难以形成稳定的付费需求。


同样以DeepSeek为例,其幻觉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如Gemini-2.0的0.7%),甚至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医疗)频繁编造虚假信息。此前就有用户反馈显示,当被问及法律的具体条款时,模型甚至虚构了法律条文;在医疗咨询中,其推荐的“纳米机器人治疗癌症”方案被专家斥为伪科学。


这类错误不仅暴露了模型对事实的无意识扭曲能力,更直接威胁到用户对其输出的信任基础。


用户或许能容忍一篇风格流畅但内容失真的文章,却无法接受一份因幻觉导致的错误诊断报告或法律文书。


试问,在法律条文、医疗建议等关乎利益、权责乃至是生命安全的场景中,用户如何愿意为充满不确定性的结果支付费用?


当模型输出的可靠性无法保障时,用户自然倾向于选择免费版本,而非为潜在风险买单。即便部分企业尝试通过增值服务(如深度分析、定制化报告)吸引付费用户,但高幻觉率导致的输出质量不稳定,使得这些服务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国内大模型的高幻觉率不仅削弱了其在关键场景中的实用性,更动摇了用户对AI输出的信任根基。在这种情况下,强行推动付费模式无异于空中楼阁。


在找到能够跑通的商业模式之前,国内AI产业仍将困于“免费—不可靠—难付费”的艰难循环中。


图片

▲ 图源Pixabay


本文地址:http://chinazwhb.kub2b.com/quote/336.html     企库往 http://chinazwhb.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