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品牌观察官(ID:pinpaigcguan)
引言
“毛孩子”成顶流
宠物经济卷出全场通吃局
谁能想到,小时候狗子摇尾巴是为了看家护院,结果几十年后,居然是看上了你的“银行卡密码”?猫猫一声喵,随便卖个萌,就能把人撩得“倾家荡产”。
宠物经济真的没有在跟你客气,近年其市场经济规模超千亿,卷得连“人自己”都怀疑人生。
图源: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
就说吧,这老牌冻干大佬简直把“狗嘴里抢钱”做到了极致。
在2023年,它的营收就已经做到了约37.47亿元,到2024年居然一路飙到约44.64亿元,大约多了7个亿,相当于“白捡一个小型上市公司”。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这大约19%的涨幅,说是漂亮业绩也行,说是“铲屎官被收割”也不为过,毕竟“主子”日子越精致,你就越“负债累累”。
说实话,这套“剧本”早就写好了。
中宠背靠山东这块神奇土壤:肉源又足、港口又近,冻干粮大船漂洋过海,成吨运到国外收割老外的钱包,回头再给国人来个返销,硬是把“主子们”吃得比人还像贵族。
来源:中宠股份
创始人郝忠礼也算有传奇色彩:教书先生干了两年,就毅然“下海”,结果真进了“宠物粮海”,一下抓住时代风口,捧红了整只猫圈。
中宠这样的冻干大佬根本不是卖鸡胸肉,而是卖情绪价值:让你觉得不给“主子”最好的,简直就不配当铲屎官。
别看毛孩子一句话都不会说,可在这场千亿规模的生意里,它们分分钟拿捏住人的心软,将其收割得服服帖帖。
图源:网络
说到底,我们要买面包的时候都得精打细算,宠物要吃罐头的时候却不眨眼,那句老话说得好:“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猫狗高不高兴。”
猫吃三文鱼、狗舔羊奶糕
你却啃泡面
“穷得连狗都不如”,这句玩笑话以前听着还挺荒诞,现在听起来却带着扎心的真实感,毕竟在很多家庭,毛孩子过得才叫精致,主人才是真正的“社畜工具人”。
三文鱼、羊奶糕、冻干小牛肉,这些高级食材堆在宠物碗里毫不手软,狗啃得飞起,猫舔得优雅,你呢?一边给“主子”下单进口粮,一边端着泡面安慰自己:“不配吃得太好”。
图源:淘宝
要说这届铲屎官,是真的能把“情绪补偿式消费”演绎到极致。
白天在办公室被甲方摁得怀疑人生,晚上回家看见猫咪冲自己喵一声,内心瞬间融化,咬牙买下一罐六十块的“人食级”罐头。
图源:网络
从逻辑上讲,猫没法分辨三文鱼和秋刀鱼,狗子也搞不清楚羊奶糕是不是法国血统,可我们自己需要安慰,需要通过宠物的幸福来证明:至少,我还能善待一条小生命。
有人调侃说,这哪里是养宠?根本就是把宠物当“主子供奉”。
看看那些短视频里的铲屎官,动不动就晒出宠物饮食清单:羊奶粉、冻干、营养膏,细分到克、分配到时段,比人还讲科学,可就是这样的消费,撑起了一个年销千亿的零食市场。
图源:小红书
别以为只有海外主粮品牌会这么卷,国内也没闲着。
山东那边冻干大厂中宠股份,把出口转内销玩得飞起,硬生生把“鸡胸肉冻干”卖成了“宠物界的爱马仕”。
从海外代工起家到把自有品牌打回国,几步走下来赚得盆满钵满,原因也简单:当主子被看作家人,品牌溢价就水到渠成。毕竟谁舍得让家人吃差一点?
图源:2025年中宠股份研究报告
说白了,宠物零食不止是宠物的口粮,还是铲屎官自己的心灵安慰,它不是简简单单的消费升级,而是一种花钱买安心、花钱买陪伴的现代生活仪式。
再贵也得供着,因为那只看似沉默的猫、那条摇尾巴的狗,早就成了铲屎官们心里最后的安全感,“主子”要吃得好,我们就能暂时相信:自己的世界也许还没那么糟,就像一场“精心包装的情绪修复”。
“撸猫咬人”上热搜
“猫奴”文化大翻车
说到撸猫,很多人眼神都会瞬间柔软,毕竟那小爪子、小脑袋、呼噜噜的声波治疗,简直就是都市打工人的“精神续命剂”。
图源:网络
可问题来了:撸猫能减压,前提是猫同意。
最近“猫咖咬人”上热搜的频率简直比明星塌房还高,不少“合格铲屎官”进店就想云吸猫,结果被“主子”当场破防,留下一串血条,看完新闻后,网友只想说:“治愈不成,反而直接进医院了!”
这背后,其实是“宠物拟人化”的副作用。大家习惯把猫当成“人”,当成孩子、朋友或者情感出口,可猫本质上依然是猫,它的喜怒哀乐远远超出人类的把握范围。
图源:网络
离谱的是,有些撸猫馆、宠物咖啡店为了生意,把猫猫像娃娃一样摆上货架供人打卡,谁都能伸手撸一把。
可你想啊,天天有人上门,香水味、香水手、香水衣服一通轮番轰炸,猫也要崩溃的,社交过度对猫来说就是峻刑,猫的情绪被透支,最终“咬人翻车”就成了必然结局。
还有一个深层的点,那就是法律和伦理的模糊。
宠物作为“拟人化的家人”,一旦伤人,责任到底怎么算?很多猫咖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动物管理机制,也没有清晰的免责条款。
图源:网络
消费者心里想的是:“进来撸个猫,治愈一下自己疲惫的心灵”,可万一“主子”一个大嘴巴子送你去打破伤风,店家也会两手一摊:“动物有脾气,我们也没办法。”
说白了,宠物服务的爆火跑在了监管之前,出了事,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猫很可爱,撸猫也确实治愈,但它不是布偶,更不是情绪客服。
图源:网络
要做一个“真正合格的铲屎官”,不是把猫当成心理止痛贴,而是尊重它是一只真正的动物,有牙有爪、有喜有怒、有它的个性和空间。
“猫咖洗浴店”
年轻人的“情绪诊所”
别看现在撸猫撸狗已经快成刚需了,背后可是卷出了花。
宠物经济这几年搞得像开盲盒一样,什么撸猫馆、宠物SPA、宠物瑜伽、陪睡陪玩,统统给安排上了,成为了年轻人的“情绪诊所”。
你看看周末的撸猫馆,排队的不是小孩,而是二十多岁的白领,上班被PUA,下班靠撸猫回血。
图源:小红书
打工人需要个地方暂停一下痛苦,撸猫馆就趁势收门票,不但卖咖啡,还卖一份“虚假的情绪寄托”。
可当越来越多“情绪商人”盯上宠物生意时,这门生意就会开始变味,很多撸猫馆、宠物美容店,实际上把动物当成流量道具,过度商业化、过度社交化,宠物成了工具,被迫营业。
宠物洗浴和陪玩服务同样如此。
店家把猫洗得蓬松香喷喷,好像毛孩子必须在社交媒体上保持“完美滤镜”,可你想过没有,洗一次澡猫要多崩溃?还要配合打扮、换装、合影,这套流程已经不仅仅是“照顾”,而是一种对宠物意愿的忽视。
图源:小红书
我们看似是给它最好的,实际可能只是在投射自己的审美,自己的焦虑。
年轻人对宠物投入极大情绪,给它配零食、做美容、拍写真,几乎在用“宠物人化”去填补孤独。
所以,宠物店成了“情绪诊所”,猫狗成了精神陪护师,听上去没错,但多少也有点心酸,人们一边喊着“把猫当家人”,一边又要求它能随时被摸、被撸、被打卡拍照。
图源:网络
说到底,宠物有自由也有情绪,它们不是商品,也不是完美的情绪过滤器,治愈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你高兴就行,猫狗配合表演。
写在最后
花式零食、豪华猫窝、宠物相亲会等看似是“科学养宠”,可细想,我们是不是早就把它玩成了“氪金养娃”?
猫要喝羊奶、狗要吃蓝莓,连驱虫都得挑进口品牌,生怕“主子”受委屈,最后委屈的只有自己钱包。
图源:网络
宠物经济太会拿捏人性,先用毛茸茸的可爱攻陷心防,再用价格表提醒你:“主子”可不便宜。
可是铲屎官的钱包越敞开,真正“科学养宠”的理念反而被忽视。
疫苗打不打,行为习惯怎么引导,猫狗的社会化训练怎么做,这些看似麻烦的基本功,却往往没人在乎。
当这些问题被忽略时,总有一天就会反噬:猫咖咬人、狗乱咬人,或者生病进医院花掉上万医疗费,这些新闻比比皆是。
图源:小红书
可明明刚开始就能预防的疫苗和驱虫,却因为“太贵”或者“太麻烦”被拖延,花一千买冻干没问题,花两百打针就肉疼,养宠人这个消费逻辑,实在有点魔幻。
其实宠物需要的并不是一只华丽的猫窝,也不是一袋限量联名零食,而是我们真正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应该认真的对待它,给它最起码的健康防护和陪伴,而不是一味买买买。
所以当你下次再剁手下单花式零食的时候,不妨也问问自己:“它需要的真的是这份“奢侈品”吗?”
或许,它只需要一次规律的体检、一场好好陪伴的互动?毕竟,真正养宠物,不是冲动下单的爽感,而是日复一日的责任。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