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27日晚10时发布台风快讯,台风“竹节草”在距离浙江省舟山市东偏南方向约840公里,重新升级为热带风暴,预计“竹节草”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
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表示,“复活”后的“竹节草”将奔向江浙沪,而且登陆后可能移速放缓,出现滞留,导致影响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在其影响下,东海这两天还将出现大风天气。


随后,@上海市天气 发文称:“是的,你没看错,这是一个复活重生的台风,2508‘竹节草’又回来了。”

网友:竹节草打赢复活赛了……
中央气象台7月28日6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减弱后的低压环流昨天(27日)晚上在琉球群岛以东洋面再度发展为台风(该续编台风中央气象台将继续维持原台风名称“竹节草”和编号2508不变),今天早上5点钟其中心位于浙江省舟山市东偏南方向约700公里的琉球群岛以东洋面上,就是北纬26.7度、东经128.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00-300公里。
大风预报:7月28日08时至29日08时,东海大部、台湾以东洋面、杭州湾、长江口区、上海沿海、江苏南部沿海、浙江沿海将有7-8级、阵风9-10级的大风;台风中心经过的部分海区风力可达9级、阵风10-11级。
降水预报:7月28日08时至29日08时,台湾岛、浙江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台湾岛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00~200毫米);福建东部和南部、广东大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分散性大雨或暴雨。
台风有过“死而复活”的先例吗?
确实有!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李宁介绍,2014年6月15日16时左右,当年第7号台风“海贝思”在广东省汕头市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此后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眼见“海贝思”的生命已经结束,但17日一早,其残余环流移入东海海面,并于当日14时在东海中部海面再次发展为热带风暴。
此外,2000年第22号台风“温比亚”、2009年第17号台风“芭玛”,均有残余环流“复活”为热带风暴的历史。减弱了的台风都有可能在重新进入适宜它生长的高温、高湿环境后,死而复生。
上海今天阴到多云有时有阵雨。上午起风力增大,东到东北风4-5级阵风6级,沿江沿海地区5级阵风6-7级。今天早间全市气温起步在26~28℃之间。预计白天最高气温可升至31℃附近,相对湿度95%~65%,体感潮湿闷热。

受第8号台风“竹节草”影响,上海29~30日有明显风雨天气。本周后期大气环流形势有所调整,上海以多云天气为主,局部有短时阵雨出没。本周的气温总体起伏不大,最低气温在27~28℃,最高气温在29~33℃,闷湿的体感再度上线。

来势汹汹的台风,
名字却十分可爱,
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01
名字从何而来?
台风的名字从何而来?20世纪初,澳大利亚气象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用他憎恶的政客名字为台风命名,拉开台风命名的序幕。二战期间,美国空军和海军气象部门的士兵喜欢用夫人或女朋友的名字为台风命名,一是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二是他们认为热带气旋跟爱人有相似之处——无法控制。后来,由于女权主义者的强烈反对,从1979年起,台风的命名表就变成了男性、女性名字各占一半的格局了。2021年,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北大西洋地区的飓风名字按照字母和男女名字顺序交替使用,即安娜(女名Ana)、比尔(男名Bill)、克劳迪特(女名Claudette)、丹尼(男名Danny)……一直排到万达(女名Wanda)。
为了帮助人们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统一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
中国、柬埔寨、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各提供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制成一个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直到“退役”的那一天。
台风命名表。图源中央气象台
台风命名有相应规范:中文2-3字,英文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无不恰当含义;不使用商业机构的名字等。只要符合这几项基本原则,取什么名字全凭各成员喜好了。
细数台风命名表中的名字可以发现,各个国家和地区取的名字可谓是五花八门,充满了地域特色,比如中国大陆是神话控(如悟空、海神、木兰等),日本是星座控(如天琴、摩羯、北冕等),朝鲜则是诗词控(如杨柳、鸿雁、云雀等)。据中央气象台,“丹娜丝”是由菲律宾提供的台风名,意为“体验及感受”,这个名字已经是第五次被使用。
02
太“凶”会被开除
台风命名表上的名字也并非一成不变,每年都会更新。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与后续台风同名,引发误解,就会将这个名字从命名表中删除,由原提供国或地区重新推荐。
比如,今年5月28日,台风委员会决定新增“布里(Bori)”“海星(Saobien)” “天马(Tianma)”3个台风名,分别替代已经“除名”的“杜苏芮”“苏拉”“海葵”。此次3个台风被除名的原因均是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据悉,2002年至今年,台风委员会共计除名72个台风。
2000年以来被除名台风及替换名称表(截至2025年5月)
另外,当台风委员会成员国(地区)认为某个台风名字不恰当时,也可以申请撤换。
如泰国提供的“翰文”(Hanuman),意为“有趣的猴子”,与印度人敬仰的猴神名字相同,遭到印度投诉被撤换。韩国曾提供台风名“彩蝶”(Nabi),其发音近似阿拉伯语的“先知”而被撤换。朝鲜提供过的“松树”(Sonamu),发音与海啸(Tsunami)非常接近,易造成沿海民众恐慌,也被撤换。
目前,台风命名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2017年,中央气象台发起“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将台风命名权交给公众。三名中选的网友选出9个台风候选名字——牡丹、风铃、鸿鹄、飞廉、熊猫、祥云、天马、木兰和皮皮虾,其中“木兰”入选,代替被除名的台风“海马”,最终被台风委员会正式承认。2020年,中央气象台发起“为2018年第26号台风‘玉兔’征替代名”活动,最终“银杏”取代台风“玉兔”。
你会给台风起什么名字?
记得留言告诉热线君哦!